11月10日,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老龄协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二十家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与会。我校现代服务管理学院院长杨文凯、副院长尹洪禄参加会议。
会上宣读了《中国老龄协会关于公布第一批老龄科研基地遴选结果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为各基地一一授牌。随后,与会代表讨论了《老龄科研基地管理办法》,各基地负责人汇报了工作规划,并重点围绕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彭希哲教授从决策咨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基地建设定位,建议要因地制宜做好资源整合、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和探索老龄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新教授分析了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各基地的战略担当和具体任务,提出要增强养老的文化自信、积极构筑养老助老文化环境。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唐丹教授从老年学科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中国老龄持续追踪调查和应急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基地建设基础与下一步规划。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刘晓婷教授从老龄问题研究、健康问题研究、残障问题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基地的研究方向,以及注重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决策咨询倡导和实践、学科交叉与资源整合方面的特色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桂世勋教授通过大量详实的数据和政策,作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建设报告。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海燕研究员介绍了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期刊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进展。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一帆教授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强化老龄社会的韧性治理。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丁建定教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丹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周亚平教授等多家基地负责人也分别介绍了基地建设情况。
杨文凯院长介绍了我校和学院的办学情况,特别是依托产教融合重点开展康养旅居研究、进行重点学科培育、对标日本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组建现代服务管理学院并积极创建康养产业学院的努力和探索,并结合省情提出了下一步的基地建设规划。与会领导专家对我校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坚定面向现代服务业聚焦康养文旅办学、坚决推进产教融合开展应用型教育的系列做法予以积极回应和高度认可。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作重要讲话,他指出此次遴选老龄科研基地站位高、专业性强、代表性广,希望各入选基地珍惜机会、汇聚专业力量,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他要求,各基地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笃信者,做实施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思考者、探索者,做老龄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咨询者、鉴定者。
中国老龄协会是国务院所属副部级事业单位,199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办发[1995]9号),是国家专司老龄事业的部门。2005年8月,经中央编委批准,中国老龄协会与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实行合署办公,在国内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开展工作,在国际上以中国老龄协会名义开展老龄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央编办发[2005]18号)。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国老龄协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2019年2月,中组部明确中国老龄协会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组通字[2019]9号)。中国老龄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对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等重大问题和老龄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开展信息交流、咨询服务等与老龄问题有关的社会活动,参与有关国际活动;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和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