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青年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引领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感受齐鲁儿女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担当,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开设“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齐鲁担当”主题思政大课,邀请山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领跑的各行各业的代表,来为我校师生分享齐鲁大地上那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豪气豪情,其人其事,所作所为!阐释山东人如何践履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5月5日,“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齐鲁担当”主题思政大课首场报告会开讲,由我校特邀的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韩蕾,为我校师生作《做交通强国建设的见证者、记录者、推动者》的精彩线上报告。此次报告会采用腾讯会议和超星直播的方式,我校师生2100余人收看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丙元主持。

在报告中,韩蕾围绕山东港口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历史渊源四个方面展开,回顾了山东港口发展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及山东港口整合后迎来的发展“新时代”;讲述了山东港口人“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工期拖半天”的奋斗精神和担当意识,阐释了“西方人做到的,中国人能做到、并做得更好”“中国定义未来”的豪情豪气;给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山东港口励精图治,勇闯深蓝大洋,进行海上交通强国建设的历程,阐释了山东人在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中建设世界一流海港的大担当大作为,展示了齐鲁儿女作为中国人自立自强的志气、骨气、底气。



韩蕾通过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了精神力量之于民族自立自强、文化建设之于事业支撑的重大意义。她告诫同学们要在最好的青春年华坚定不移跟党走,任何一份微小的努力,只要坚持365天,都会带来质的飞跃,最后,她寄语青年学生,要从平凡小事干起,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让自己的青春和人生无悔,全力以赴的珍惜当下、长年累月地管理形象、发自内心地爱惜身体。韩蕾的讲座数据详实,内容充实,所展现的山东港口发展成就震撼人心,所呈现的齐鲁儿女永不服输的赶超精神令人动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丙元在报告会总结中指出,所谓强国有我,并非口号,它就体现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担当者的汗水里;强国有我,也不能成为空话,它需要每一位与时代脉搏共振的广大青年、齐鲁儿女、包括我们山青人的接续奋斗。其实,从奔赴国难的王尽美,到科技报国的郭永怀,从影响一个时代的张海迪,到成为精神楷模的孔繁森;从进入党的精神谱系的沂蒙精神,到改革开放中山东人的敢为人先,再到今天的新旧动能转换;从世界速度的复兴号,到大国重器的量子超算;从黄河到大海,从黑土到高山,齐鲁大地的脉搏里一直奔腾着报国兴邦的热血与激情,山东人在民族复兴路上的历史担当中从未缺席!希望同学们在这继续奋进的新时代,与时代的强音共振,用行动、智慧、用才华体现自己的历史在场,去做那民族复兴路上的石敢当!

报告会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班乔瑜昕说:“从讲座中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山东人的骄傲与自豪,港口人用精益求精、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做出了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成绩,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深切感受到时代交给自己的重担,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不懈奋斗。”
2021级审计学(数据式审计方向)二班王宇萌说:“观看了《做交通强国建设的见证者、记录者、推动者》讲座后,我深刻了解到交通运输事业是兴国之利器、利国之基石、强国之先导。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勇于担当起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使命,更好的传播齐鲁文化与山东精神!”
2020级法语一班李柯衫说:“山东港口向改革要动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实施改革任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接续前人的奋斗精神,坚定信念,在自己的‘学习岗位’上奋进磨练,不断前行,书写好自己的青春答卷,不负韶华,逐梦属于自己的海洋。”
2021级社会工作专科一班杜睿静说:“在民族复兴的路上,齐鲁儿女从不气馁,从不畏惧,砥砺前行。我辈青年从上一代人手中接过了时代的火炬,在新的历史节点上 ,热血依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齐鲁文化教育青年,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我们更要传承山东人的奋斗和担当精神,讲好身边故事。”
据悉,开设“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齐鲁担当”主题思政大课,是我校基于大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整体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思政课“黏性”研究与建设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5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中,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我校通过开设主题思政大课,邀请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讲学生身边故事,让学生走进各行各业的奋斗现场,亲身感应时代脉搏,引导大学生近距离倾听和感受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从而使教育内容更贴近学生,使思政课更接地气,教学更具“黏性”,吸引学生的同时也更深刻地影响学生。
下一步,我校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大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整合优化校内外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在增强思政课“黏性”和影响力上下功夫,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