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砥砺奋进,五年踔厉奋发。五年来,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和艺术教育规律,秉承“以艺向党,以美化人,红色引领,向美而行”的主旨,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培养面向新时代的具有青年政治特色的设计人才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平台,推进学院党建、思政、教学、科研、创作五维并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红色引领,艺术党建擎旗领航谱新篇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先进文化、筑牢组织基础、多点创新突破,紧紧围绕“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政治把关作用到位、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推动改革发展到位”的五个到位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构建了“围绕五个坚持,实施五美工程”的党建工作体系,以党建引领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实用型设计人才,打造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的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红色基因鲜明、专业水平一流,具有带动示范效应的设计艺术学院,2023年学院获评“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院党委发挥党建“红色引擎”的驱动作用,秉承“外联内拓共育,沉浸互动交融”的工作思路,创新全场域、沉浸式、艺术感的“艺术+”红色教育模式,融合红色文化、非遗文化、青年文化等育人元素,倾情打造“青年英模绘染”“红船模型拼装”“‘毛体’临习”等体验式艺术党课,开发“红色青年”等系列文创,以艺术语言创新解码红色基因,擦亮“艺心向党”忠诚底色,该做法受到山东省教育工委的高度认可,被新华网、人民网、大众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以艺为纲,红色基因融入教学传火炬
学院党委始终牢记“青年政治人才培养”的初心使命,坚持青年政治特色,将立德树人渗透于学生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并创新工作体系,实施红色美育课程建设工程,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管理者和设计人才。学院在专业实践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以“创新设计工作坊”为基础的“一线四链五化”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涉及内容主要针对“艺术乡建、设计扶贫、关爱儿童、老年服务、社区党建”等国计民生领域的热点设计命题,实现课程思政与设计教学同行同向,价值共塑,该模式获得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立项6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项,开展“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2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三等奖各1次,教育部中国慕课网建设《人文化成:中国传统艺术赏析》课程思政美育慕课1门。近五年,学院立项1项省级教改课题;1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先后获批省级教学实践基地、1项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项市级众创空间,获批国家人社部备案山东省手工木工社会培训组织。



守正创新,红色引航科学研究守师德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不仅鼓励教师专注于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设计,而且将红色情怀融入日常的美育研究工作中,将科研诚信看作是艺术创新的基石。在红色情怀的持续滋养下,学院教师以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学院获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平台1项,山东省新技术研发中心1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北核、EI及CSSCI来源期刊论文(作品)45篇,专著20余部,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课题10余项;获得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立项横向课题37项,累计到账经费630余万元。






以美润心,初心浸润艺术创作奏强音
在艺术创作方面,设计艺术学院也不断挖掘红色资源,从红色文化中吸取创作养分,作品不断创新,捷报频传。教师红色艺术作品《英雄颂》和《薪火相传》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学院党委将红色资源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研发“体验式艺术党课”,开设了红色柳编织红心、木制红船拼插、红色语录丝网印刷、习言习语书法临习等一系列艺术党课体验课程。在建党百年之际,学院党委举办“永远跟党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诚邀国内书画名家,以百幅建党主题书画精品献礼建党百年。党员教师亓汉友以书明志,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言习语书法作品展”。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院党委先后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砥砺奋进守初心 青春献礼二十大师生美术作品联展活动”“喜庆党的二十大主题设计展”以及“喜迎党的二十大——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党支部重温历史文化暨红色主题陶瓷艺术产品创新实践”等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师生以艺术为纽带,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抒发对党的衷心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有力传播红色之声。


以美育德,人才培养向美而行结硕果
近五年,学院学生获得国家教育部学科竞赛目录专业赛事奖项500余项,其中国家级45项,省级185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大赛)”、“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设计类重点赛事;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项。近年来,学院组织学生协助策划大型展览,参与山东省博物馆经纬载道——纤维艺术作品展、非洲木雕展;山东省文化馆百草可染:二十四节气的颜色——草木染手造作品展;CCPARK艺术馆,现代手工艺术陈设作品展等会展的设计与布展,组织全校学生参加美育工作坊性质的开放性实验课程50余项。





以艺通心,美育思政启智润心铸新人
为充分发挥美育在人才培养中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学院团总支围绕“艺心向党,向美而行”的育人宗旨,创新“美育+思政”的育人路径,以红色艺术引领青年红心向党,以艺术创新坚定青年文化自信。坚持党建带团建,持续深化党员团员教育培养,针对设计类学生特点,针对性开展入党启蒙教育“七个一”工程和“三步走”计划,凝练“贯通式”教育培养模式;创新主题党日活动4(1+X)环节设计,实行党员驻班指导团支部工作,强化身份归属,激活青年力量,尽展“艺心向党”风采。运维“艺相空间”美育思政项目,聚焦红色艺术、非遗技艺、传统节日等,与校内外专家携手打造“红色文化云端讲堂、沉浸式艺术体验、行走的美育课堂”立体平台,创作“艺说党的二十大”“设艺青年说非遗”系列短视频20余个,开展体验研学30余次,输出文创产品30余类,浸润辐射校内外受众5000余人次,擦亮设艺青年底色。打造公益艺术服务平台,组建“青年艺术帮”团队,指导驻地中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研发,累计为驻地中小学授课2000余节,服务人次约5000余人次,创作作品12000余幅;开展“青馨教育文化教育服务中心”、“爱心驿站”、“萤火虫支教”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幼儿园、中小学开展美育课程展示、爱国主题宣讲50余场;分赴省内外十余地市开展乡村振兴手绘文化墙、美术、舞蹈授课等教育服务,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墙绘300余面、累计5000余平方米,受到新华社、大众网、闪电新闻等媒体播报与转载;与济南市美莲广场、CCPARK创意港合作承办“创赢青春”山东青年创意市集活动6期,售出商品达3万余件,总营业额累积达20万余元。该团队曾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基层实践项目、济南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项目等。








美美与共,辐射带动服务地方促发展
设计艺术学院坚守“为人民幸福生活而设计”的初心,扎根美育沃土,开启联院系、联企业、联社区、联乡村,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四联四共”型美育联盟新模式。通过创立党建美育联盟,破解了应用型高校美育育人实践中所存在的培养模式同质化、协同育人单一化、美育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携手文化传播学院、舞蹈学院以美育为纽带,融合设计美、声音美、形体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学院打破校园时空局限,吸纳社会文化艺术力量以及美与发展资源、艺术设计品牌等要素,签约10余家设计实践教学基地,与山东福佳包装有限公司、济南坚果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济南报喜鸟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制定人培方案、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共同培养美育人才,引领民众享受艺术对生活的滋养。同时,学院不忘服务地方的社会使命,利用专业优势服务社区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发展范式的“美丽效应”,探索美育党建的新模式。通过周期性、持续性的墙绘实践服务盘活基层党建文化,让“美育+党建”模式实现较为广泛、深入的宣传效应与社会影响力,让人民群众共享艺术的魅力。







击鼓催征稳驭舟,踔厉奋发开新局。站在新的起点,设计艺术学院将秉承“红色引领,向美而行”,以更加严实的作风着墨落笔,以高质量党建培育青年政治特色的设计人才,奋力开创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设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