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报》刊发文章《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打造有黏性的思政课》,深入报道了我校聚焦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推动思政课教学研究、改革创新、特色建设的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深入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新路子,把增强思政课教学黏性作为教学改革创新的主攻方向,逐步探索构建思政课与青年学生成长的“关系图式”,将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这一教学研究设计的逻辑主线,贯穿集体研讨、专题说课、集体研课始终;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和问题针对性”、“青年切己性”设计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步摸索出以“青年思辨、青年认同、青年选择、青年角色、青年担当”为主题的“青年成长五部曲”;积极探索将思政课程共性与专业人才培养个性相结合的“6+X”思政课黏性共建工作模式,持续推出“舞台上的思政课”“荧屏上的思政课”“运动场上的思政课”等特色课程,逐步搭建思政课黏性教学实践体系。通过贯穿“一条主线”、提升“三个特性”、坚持“五个突出”,依托“六条路径”着力实现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持续提升。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要求,落实落地落细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持续深入打造“大思政课”建设格局,多措并举深化有黏性的思政课教学探索,打造对学生有亲和力的思政课堂,凝炼富有山青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成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