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要闻

山青要闻

山青要闻

鹿林:在行动中进步自我

发布时间:2017-11-21 23:13:00

来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作者:

编辑:

复审:

终审:

终审

在行动中进步自我

 

党委书记  鹿林

 

  任何组织的生存和生存质量都依赖于行动,行动的状态如何,决定了组织当前和今后的境况。组织行动的内容、方式和效果可能是因时因事而异,是依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长期运行形成的优势、组织文化等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依赖于组织中人的变化。组织中人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变迁,由于组织中岗位的设置不同,其配置资源的权利也就不同。掌握的资源越多,其对组织影响就越大,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岗位”。掌握资源与配置资源还是不同的,掌握资源是组织给予的权限,配置资源是体现了人的能力,同一个岗位由于人的变迁,可能会带来资源配置的结构调整,就会导致组织行为的方式变化,也就可能产生了不同的行动效果。二是组织中人没有变迁,而是自我发生了变化,同样会带来组织行为方式的变化,产生不同结果。同是一个我,现在的我相对于过去的我,或许是由于经历了理念的创新,对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并将理念化为了行动;或许是迫于外部的压力,强化了岗位的执行力,使得组织的战略意图得以贯彻执行;或许是组织的激励机制发生了变化,激发了新的智慧释放,工作的积极性得以提高等等,从而做出了新的成绩。相反,也会因为萎靡了岗位职责,滞缓了工作的绩效。组织行为的实践,也无疑是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实践出真知”,这对谁都一样。

  组织的行为状态无论怎样千姿百态,都可以简约描述为三种。第一种形态是保持现状,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没有什么波澜起伏,日子过得轻轻松松,倒也是惬意,只是在时代日新月异的奔涌中,距离淘汰也就不远了。第二种形态是解决短板,就是解决组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是永远的,时常还存在着一些顽固的、司空见惯的、出于这样那样原因久拖未决的问题。如果,对于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切实的解决,就有可能带来组织平均水平的提高和整体效益的增长。例如:人力资源浪费是组织中常见的现象,曾几何时,一些曾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在平平淡淡的岁月中,失却了奋斗的精神,那曾经满满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壮志渐渐退却,所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渐渐的折旧,人犹在,情却与时代渐离渐远。更何况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至此境况,如果我们不能加速人的进步,就会错失发展的时光。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解决了旧的矛盾,就会浮出新的矛盾,事业总是在解决矛盾的更迭中前行的。第三种工作形态是开拓进取,那就是不断地发现和追寻着组织成长的机遇,并积极地付诸于行动,即便是遇到了撕心裂肺的艰难曲折,甚至是失败,但只要矢志不渝的勇气尚存,就会在人生的拼搏中成长自我。对于开拓进取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意为开疆拓土,不断地拓展着组织的领域、规模和效益。诸如:我们学校所面临的国际化的进程,如果将输送性办学转变为输送与输出并举,实现留学生在我校的快速聚集,从十、百至千的递增,那么,我们的办学水平也会随之国际化视野而鹊起;如果,我们能够加快做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平台,那么,我们学校的影响力也会进一步提高等等,这是扩张发展。其实,组织的价值都是由其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的绩效所成就的,任何环节上的创新发展都可以促成组织的增值。就像我们的学校,立德树人是依托于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价值是学校各个方面工作价值的集成,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发展,都可能引来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例如:一节课的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包括了教师对知识的学习理解程度、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水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基础设施的保障质量等等,任何方面的工作都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整体效果。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透彻的理解所讲授的知识,深入了解所上课班级的学生状况,有针对性的因人施教,其教学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师生共同努力充分的启发、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将外在的培养要求,转变为学生渴望学习的自觉行动,那么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就会更大;如果我们的保障工作能够优质到位,多媒体运行良好,桌椅完整,窗明几净,都会温馨着教与学的环境,如此等等,诸多要素的协同效应优化着课堂效果。其实,在一堂课的背后,还蕴藏着机制和制度的保障等因素,台前台后有机运行,才能持续的保障一节节课,都能够取得优良的效果。每一门课程都是由每一节节课逐一实现的,每一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不是一本本教材的堆积,而是基于每一门课程的功能所形成逻辑有机体,众多课程各尽其职,协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是各位乐手按照乐章规定的乐谱,共同演奏出动人的乐章。乐谱虽已确定,但由于演奏者的水平不同,其演奏的效果也就不同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亦是如此,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够形成逻辑严谨的架构;需要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尽职尽责,才能够达到应该的效果;更需要每一个人不断地进取,才能够不断地提升着育人的水平。况且,人才的特征是随着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更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适应时代而日臻完善。无论是课程内容的增减,还是教学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等等,都需要与时俱进。交响乐需要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剧务元素有效集结于舞台表演之上,才能达到演出的整体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样需要建设、采购、维护、运行、监测、评价等保障性工作充分聚焦于教与学的行为之上,才能够实现整体的培养效果,而保障工作规范和可持续性的运行机制,需要不断优化、创新,才可能交汇出组织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所谓的开拓进取,有时是基于对外在机遇的发现,使得组织抢占了发展的先机,有时是内在因素的突变,发掘了组织的潜力,而更多的是基于组织内部对外部信息的敏锐觉察和及时把握,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事业发展的外在机会很多,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内在着力点也比比皆是,关键是能不能抓得住。机遇最是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

  其实,无论是保持现状、解决短板,还是开拓进取,都是组织工作形态的概念性描述,实际工作中,组织的工作常常是不同形态的融合。保持现状与解决短板的结合,就会形成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改进了整体的运行质量;保持现状与开拓进取的结合,就会在保持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开疆拓土;如果在保持现状的基础上,叠加了解决短板和开拓进取,那就会形成内改不足、外拓疆域的工作态势,就会营造出组织发展的新景象。组织的发展是来源于行动的,态度不同,投入不同,其行动的结果也就不同。大事件对组织的影响更是不同,如果能够抓住基于大事件的大行动,就有可能带来组织发展质的变化。当下,对于我校所面临的迎接评估就是难得的机会。合格评估是保持现状基础上解决短板的组合,重在解决相对于合格指标的短板。如果我们能同时施加开拓进取的行动,就可能会在迎评活动中,创新出学校发展的新空间,使迎评工作价值倍增。

  事业是由人干出来的,事业的发展来源于人的进步,而人的进步又依托于事业的发展,事业本来就是人与事的共同体,只有人不断进步,才能把事做得更好。人的进步是学与干的结合,学不仅是对书本和实践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深入探寻和反思。干不仅是对工作的埋头苦干、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更重要的是将对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思考,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既包括对工作的完善、改进和创新,也包括将思考、实践升华为理性探寻的成果。会干、会说,并不等同于写出来的成果,在形成文章的过程中,会迫使着人们反复的思考、斟酌,从而才能够恰如其分地描述清楚,这就引深了人们对事业的深思,也转化为人的再进步。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就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就会推动了事业的持续进步,并积淀为组织的文化。而基于大事件的系统、深刻、协同的全面行动,会更有利于提升组织和人进步速度和深度。

 

 

 

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