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学校原创舞蹈诗剧《黄河奔流》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堂成功上演。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黄河奔流》的上演既是对全民族浴血奋战光辉历程的庄严纪念,更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总编辑吕鸿,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文利,山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于惠东,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浩,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辛杰,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杰,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范红伟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观看演出。

全剧以“黄河文明与民族精神”为叙事轴线,分为《九十九道弯》《源起》《九曲》《汇聚》《黄河入海》五大部分。序《九十九道弯》展现黄河不仅是一条风景道路,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上篇《源起》运用芭蕾舞之优雅、古典舞之韵致、现代舞之灵动,诠释黄河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中篇《九曲》深耕黄河九省民间舞蹈沃土,萃取各地独具魅力的文化精髓与非遗舞蹈元素,编织成一场地域特色浓郁、文化内涵深邃的舞蹈盛宴;下篇《汇聚》以山东民间舞蹈为创意源泉,展现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与新时代挑山工精神的坚韧不拔,深度融合山东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力弘扬山东地域特色;尾声的《黄河入海》《我的祖国》将整场演出推向情感与艺术的高潮,身着各民族绚丽服饰的演员们,在璀璨红灯的指引下,紧密相拥、汇聚一堂,生动演绎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征程中,华夏儿女以青春昂扬之姿,积极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融与心灵契合。这一艺术作品的呈现,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传承与弘扬,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舞蹈艺术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担当起促进民族团结、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观众纷纷表示“以身为笔,重塑美学认知,太精彩了!”“通过舞蹈之力撼动山河、对话苍穹,震撼!”“看到黄河入海时黄蓝交汇的奇观,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中国式审美的新境界。”观众不仅看到一部舞台艺术作品的完成,更见证了一场文化精神的接力。

抗战时期,无数青年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青年一代同样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值得关注的是,《黄河奔流》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师生联合山东青年艺术团、中国人民大学陕公合唱团、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等青年团体共同演绎,它的创作和演出,正是青年一代以青春之力诠释中华文化的永恒生命力,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



《黄河奔流》作为国家大剧院第十七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剧目、2024年度山东省文联文艺创作扶持资助项目,集结了傅小青、刘国政、宋延等资深艺术家与创作者的智慧。总导演、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傅小青表示:“黄河奔涌不息所蕴含的基因密码,与抗战胜利所呈现的精神图谱,本质上是相通的,它们皆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我们试图通过黄河叙事,回答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时代命题。”本次演出被《光明日报》、人民政协网、文旅中国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舞蹈诗剧《黄河奔流》以黄河为镜,既映照出中华文明“百折不挠”的精神底色,亦折射出抗战胜利“民族觉醒”的历史光芒。正如观众所言:“滔天巨浪在方寸舞台炸裂,九曲黄河的咆哮直击灵魂深处。”这种艺术感染力是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振的明证,亦是青年一代献给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深情礼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