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杨善村,地处沂蒙山北部,原来是临朐县的一个以工商业和大棚菜为主的村庄,有1152人,常住人口有320户。村内已发展起汽车配件、塑料制品等工业企业二三十家,培育起大棚樱桃、西瓜、油桃等农业产业,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但该村具有悠久历史的剪纸文化,却逐渐被人们遗忘。能否让传统剪纸艺术重新焕发活力,打造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为推动非遗进社区,让传统剪纸艺术重焕生机,村党组织实施多项举措。

整合手工剪纸特色文化资源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倡导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北杨善村以此为契机,依托村内手工剪纸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瞄准文旅融合发展做文章。


村里在投入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上,积极发动村里的妇女、学生加入到剪纸研学队伍中,聘请村内外老艺人集中教学并传帮带,并积极争取文化旅游部门的支持,几经努力,手工剪纸艺术被逐步打造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文化。
党员带头参与非遗推广
2016年,由村党委书记史成友带头,北杨善村成立临朐县第一个村级剪纸协会,并根据群众需求,办起了免费培训班。党员马立红等人带头号召大家参与培训。到如今,成员数量从起初的二三十人已发展到一百五六十人,其中北杨善剪纸传承人就有二十余人,最年轻的是80后。他们将剪纸作为自己一项兼职工作,在保证基本收入来源稳定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剪纸作品。


据剪纸传承人杨涛介绍,一幅《富春山居图》历时两个月才完成,层峦叠嶂,细致复杂,制作中山连着山,不能有一丝马虎,“断了,这幅作品也就废了”。剪纸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现担任冶源街道北杨善村妇联支委会主席的马立红在组织联系剪纸工作之外,每天都在基层一线为村民解决大小麻烦。来不及吃早饭的马立红泡了一桶面,放凉了。今天是村民全员做核酸的日子,她不敢有半点松懈,早上六点前就来到北杨善村综治中心,开始准备工作。马立红为过来咨询的奶奶耐心解答,唠着家常,格外亲切,“咱大儿媳妇呢?”“他之前跟我说过,你放心”,说罢,从桌子下面拿出口罩,为老人戴上,“今天做核酸,我带你进去”。
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弘扬“善”文化
2018年建成北杨善剪纸艺术馆。该馆占地4000平方米,剪纸馆内设剪纸作品展览室、剪纸艺术现场教学室、剪纸文化体验室等分区,承载手工剪纸艺术展示、教学等功能。依托该馆,村内培育起了100余人的专业化剪纸队伍,利用农闲时间进行技艺教学、作品创作,活跃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另外,该馆还承办了多次中小学研学活动,让剪纸艺术走进课堂,为推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北杨善村幼儿园毗邻剪纸艺术馆,目前已设置剪纸课程。史书记热情介绍时说:“剪纸艺术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村子每年会根据不同传统节日,举办各种各样的剪纸比赛,将剪纸艺人聚在一起。这不断促使这些剪纸手艺人精进技艺,使得剪纸焕发别样活力。而且北杨善村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一直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该村先后投资200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将年画和剪纸元素嵌入硬件打造中,在村内墙体上描绘了6000余平方米的剪纸图案,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善文化等内容,宣传邻里和睦、倡导文明和谐,潜移默化地引导乡风文明,“秀”出了农村新风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剪纸民俗村。


这里的剪纸文化历史悠久,明朝建村以来,剪纸艺术被带入北杨善村。关于剪纸,唐代诗人宋之问在《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中有诗云:“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很长一段时间,剪纸被作为装饰品张贴于门窗、墙壁,灯彩、彩礼之上,有时用来当摆衬,点缀礼品、嫁妆、祭品、供品等。
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口口相授,不断创新,北杨善剪纸不断融合发展,形成如今质朴纯真、贴近生活、紧跟时代的地方特色剪纸。村子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寻访剪纸传承人时, 骑着三轮车准备接孙女放学的老奶奶热心地带我们找到具体位置,“我们经常聚一起剪纸”“我知道她家,我带你们去”“从这数第五户就是她家”。
驻足在街道旁,百货店老板娘为提供歇脚的地方,“太阳那么大,这里有马扎,你们坐在树荫下也凉快些”,不经意的举动却展现出他们善良敦厚的品德。村党支部书记史成友热情介绍到,剪纸以“善文化”为核心,蕴含了许多有关“善”的朴素道理。

该村党总支根据村名中的“善”字,结合尊老孝老的传统文化,成立了临朐县善兴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大力提倡“善”文化进剪纸、进课堂、进家庭,把带有尊老孝亲的图示融入剪纸,让剪纸艺术成为村民的精神追求、道德传承,成为凝聚村民向心力的优秀载体。
剪纸团队制作的剪纸作品由村党支部负责联系订单,村内善兴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进行销售,形成了系统的产销模式。同时,紧跟潮流,推出定制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制作主题产品,大大提高了剪纸产品的吸引力和订单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手工艺者每年可收入约1万元,文化价值正在转变为经济价值。
目前,该村剪纸团队已与多所机构、多家企业合作,紧跟时代,不断创新。例如,与政法委、公安局合作,推出了防诈骗、“禁毒形象武小松”等主题作品;与该县中医院合作,将剪纸艺术与中医文化结合,通过专业设计,百余种中草药一经展出,好评如潮。另外,北杨善剪纸整合了周边资源,与临朐手绘年画融合,将圆滚滚的年画娃娃接到剪纸上。“除了这些,还有抗击疫情、脸谱、岳飞等,我们都会剪。”剪纸传承人介绍道。北杨善剪纸以红色为主,蓝绿辅之。青花瓷系列作品多以蓝色为主,而脸谱对颜色表现则更加丰富。剪纸寄托的是美好寓意,有“百善孝为先”“福禄双全”“家和万事兴”等。它还添加了许多现代元素,“防诈骗”“抵制毒品”“禁毒形象武小松”等,剪纸本身就是善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带有“警示”作用。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北杨善剪纸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除了企业合作、亲朋好友推广,电商成为他们新的销售途径。但淘宝运营、抖音直播等新媒体运营对于他们来说尚处于摸索阶段,距离熟练操作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如何增强当下社会对剪纸非遗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传承责任感,提升剪纸艺术价值,将“北杨善剪纸”品牌做大做强,完善手工剪纸衍生品产业链,拓宽定制应用场景是未来北杨善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推手。北杨善村以剪纸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气韵,是北杨善村的文化优势。而北杨善村正是抓住了这一优势,走出了北杨善村“非遗进社区”的特色发展道路。实现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无论是非遗部门还是基层政府都应努力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特色非遗村”,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发展,实现“非遗”和乡村振兴的相互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