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由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的山东省第四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在中南民族大学圆满结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璐作为高校教师代表在结业仪式上做主题发言,重点围绕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经验、培训所学所悟及未来工作思路展开分享,充分展现学校在该领域的探索成效与责任担当。

作为本次培训班中唯一获邀发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授课教师代表,刘璐重点介绍了学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创新路径。针对校园多民族交往场景有限、汉族学生占比高的实际,党委统战部充分整合利用各项资源来推动铸牢意识教育工作。2024年,在省委教育工委学校统战处的指导下,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开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创新性将舞蹈等特色专业融入教学,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让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形成了“课堂主渠道+实践拓展”双课堂协同的特色模式,逐步构建起覆盖教学、实践、文化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实现铸牢意识教育从“少数群体”向“全体学生”延伸,做法和成果获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学校统战处肯定。
据悉,此次培训班于4月20日至4月25日举办,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专家授课、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多元形式,为全省民族宗教工作者及高校教师搭建了高规格学习平台。培训内容直击高校铸牢意识教育痛点,特别是各地区与基层单位在挖掘文物资源、联动社区实践等方面的创新做法,为破解我校“理论转化难、实践场景少”等问题提供了宝贵借鉴,进一步明确了“课堂主渠道+实践拓展”的融合育人方向。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以铸牢意识为主线,以培训成果为起点,创新教育教学载体,通过与文旅部门合作开发民族文化实践课程、拓展社区共建实践基地,推动铸牢意识教育从校园内向社会延伸,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山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