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中存在的“理论灌输碎片化、实践锻炼表面化、思想淬炼空心化”难题,设计艺术学院党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青年学生政治引领与价值塑造,创新打造“专题铸魂+研学砺志+实践立身”三维培养体系。设计艺术学院分党校于4月底举办2025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12学时集中学习、4学时自主研讨和4学时项目化研学的立体化培养,将党性教育融入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全过程,着力培育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有为的新时代青年先锋。
靶向发力:理论课堂清源固本,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
针对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入党动机模糊、理论学习浅表化等问题,学院党委精心设计“培根铸魂”专题课程模块。徐健在“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开班第一课中,直击功利性、虚荣型、跟风型三类不良动机要害,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敲响思想警钟,构建“深化理论学习—践行宗旨意识—强化自我革命—立足本职担当”的成长闭环。任艳茹围绕入党积极分子积分制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以政治素质、思想理论、专业水平等5项核心指标为经,以基本指数夯实、正向激励成长、反向约束纠偏、归零底线管控4维考评为纬,将抽象党性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追踪的成长坐标,引导学员以纪实簿为载体实现“日日做功、久久为功”。陈冬雪围绕思想汇报的核心意义、格式规范、内容要求等维度展开讲解,对思想汇报的标题拟定、称谓使用、正文框架、结尾规范等具体内容进行逐项解析,着重强调思想汇报应该做到结构严谨、文风质朴,杜绝空泛表述,确保内容真实可感、言之有物。鼓励学员们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热点等方面入手,深入剖析自己的思想变化和成长收获,展现对党的忠诚与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

学思践创:艺术赋能沉浸体验,搭建知行合一“练兵场”
针对传统教育方式吸引力不足、学用脱节等痛点,培训班打破“填鸭式”教学窠臼。自主研讨环节,“党章集中自学+艺术党课体验学”双轨并行:既有逐章逐句的领学研读,更创新融合红色卡片情境演绎、圆桌读书会思想碰撞、非遗剪纸映照初心等艺术载体,让党的创新理论在专业创作中具象化。外出研学采用项目制,以红色资源探访为主线,学员分赴济南战役纪念馆、解放阁、蔡公时纪念馆、中共山东济南早期历史纪念馆等济南6大红色地标,以“现场教学+视频宣讲”方式完成革命精神解码与青年话语转译,实现从“被动听讲”到“主动输出”的认知跃升。

先锋淬炼:多维镜像照见初心,锻造堪当大任“生力军”
着眼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课程设置突出历史纵深与现实观照。曹玉丰运用“三重镜像”教学法:在“历史之镜”中再现28岁“南陈北李”建党壮举,于“现实之镜”解析“英模绘染”党建项目,借“未来之镜”展望乡村振兴墙绘工程,引导艺术学子用设计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石鲁玉立足“五四精神与青年责任”,通过百年时空对话阐明“专业素养筑基+家国情怀立魂”的成长要义。孙盛琦围绕“青春向党,强国有我”主题,从百年团史、大国担当、青春榜样、我的青春四个维度展开深入剖析。王豪以“青春向党永担当,强国有我启新程”为切入点,通过初心如炬、使命在肩、典范引航、躬行实践四个板块进行精彩讲述。两位主讲人皆紧扣“青春向党”核心,深刻诠释出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先锋力量的重要地位,彰显出青年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深刻内涵。鼓励学员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用火热的青春,坚定的信念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本次培训班通过“理论清源—实践砺志—镜像省身”的全链条锻造,构建起浸润式、进阶型培养范式。下一步,学院党委将充分发挥分党校的教育培训功能,持续深化“学思践创”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