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校园动态

学校2025年鲁喀支教活动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5-08-04 13:15:04

来源:团委

作者:于晓光 李晟硕

编辑:孙明岳

复审:石钧元

终审:孙明岳

终审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悠扬的歌声中,在喀什地区疏勒县为期两周的支教工作圆满落下帷幕。学校鲁喀专项志愿支教团队的师生和孩子们红着眼眶、手拉着手,为本年度这段跨越万水千山的教育帮扶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千里奔赴教育梦,青春扬帆喀什行

7月21日-8月4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鲁喀同梦,石榴花开”志愿服务团队和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启航”支教团怀揣着学校的嘱托和对边疆教育的热忱,从齐鲁大地的泉城济南整装待发,跨越万水千山,奔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启了这段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支教征程,让青春的旗帜在喀什的教育沃土上飘扬。

历经40个小时,学校两支志愿服务团队顺利抵疆,并第一时间与援疆指挥部和当地教育局取得联系,确定具体支教工作安排。为了使精心准备的课程计划落地生根,在参加完充满期许的启动仪式后,志愿支教团队的师生们结合团队师生专业特色和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打磨工作方案,反复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可行性。这种“精益求精、反复打磨”的劲头,不仅是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更是为了确保在整个支教期间的教学质量,实现真正的“双向奔赴”。

文化润疆植根脉,翰墨丹青续华章

在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支教团队精心开展了一系列文化课程,为当地孩子们的文化成长注入了新活力。书法课堂上,孩子们通过书法泼墨与丹青绘色,体会中华笔墨艺术的独特魅力;手工剪纸课上,团队成员们悉心传授非遗技艺,引领孩子们亲手剪刻传统纹样;课业辅导同步推进,全方位助力孩子们学业成长;同时,普通话推广活动也持续展开,趣味课堂、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增强文化认同。这些课程将文化传承与语言推广有机结合,潜移默化中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为新疆地区的文化繁荣与民族团结贡献了青春力量。

五育赋能石榴籽,赛场共筑中国梦

团队成员们精心打造多元立体课堂:音乐课上,《小美满》的悠扬旋律与基础乐理知识激发孩童音乐潜能;舞蹈课中,孩子们跟随来自舞蹈专业的成员学习民族舞蹈的基本步伐与动作,从维吾尔族的热情奔放再到汉族的俏丽轻快,体验不同民族舞蹈的风格,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能力,更让他们在舞蹈中领略到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充满活力的《向快乐出发》手势舞与《一起向未来》集体舞蹈,用跃动身姿传递积极向上、民族团结的欢乐情感;别开生面的趣味运动会,富有乐趣的团队协作项目,其乐融融的氛围进一步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以美育与体育相结合,激发活力,在欢歌笑语和运动协作中强化情感交融。

红心向党践初心,赤帜领航淬真金

团队成员们通过走访扎根边疆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和优秀社区书记,聆听他们奉献西部的感人故事,学习宝贵基层经验,感悟“胡杨精神”与责任担当。“鲁喀同梦,石榴花开”团队成员自发前往张骞博物馆参观学习,开展微团课拍摄录制,深入了解张骞凿空西域的伟大壮举,深刻体会其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发责任感与使命感。“启航”支教团精心准备党课,以鲜活历史事例和理论精髓重温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筑牢信仰之基,锤炼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定信念,聚焦思想引领,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彰显新时代学子的政治本色与担当。

专业调研促发展,实践探索铸新篇

为推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落到实处,支教团成员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投身社会调研。团队围绕“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机制”主题,设计调研问卷与访谈提纲,深入喀什疏勒县6个社区走访,覆盖城市核心区及城乡结合部,累计走访80余户家庭、访谈30余名社会工作者。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社工在西部地区社区工作中的角色认知、治理机制与服务方式,探讨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挑战,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贡献青年智慧,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专业担当与社会责任感。

“这不仅仅是一次支教,更是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实践体验。”经济管理学院的罗翔宇说道。“在支教过程中,我被边疆孩子们的纯真和热情深深感动,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支教的意义和价值。”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包依铭表示。志愿者们在总结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深刻体会,精准诠释了“鲁喀专项”支教活动的深远价值。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的土地上,山东青年政治学院20名师生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担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