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看山青:山青院暑期实践开展“多风格”广场舞研创活动

发布时间:2015-08-14 00:00:00

来源:

作者:

编辑:

复审:

终审:

终审

 

  山东省教育厅:http://www.sdedu.gov.cn/sdjy/_jycz/_bkgx/697204/index.html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暑期“三下乡”文化艺术服务团分别走进四川、山西、陕西、江西、河南和河北等地的社区、农村、学校开展民族民间舞的调研及“多风格”广场舞编创,同时开展传播齐鲁文化活动。

  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拥有非常纯正的藏族、彝族、苗族等民族舞蹈。服务团一行7人来到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老年大学,向当地的老前辈们请教学习,了解当地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服务团走进成都市青少年宫,小朋友们热情率真地展示着所学的民族舞蹈,服务团同学走到小朋友们中间,传授课堂上所学的山东三大秧歌。服务团同学们来到成都四季广场,针对基层文化需求、文化建设等内容开展问卷调查,观看当地群众以藏、维、傣、及印度舞为元素的广场舞表演,场面极为欢腾。服务团来到达州市进滨河路和仙鹤路以及塔头广场,进行包括广场舞的种类、规模、群众喜好程度等相关问题的调研,并征集了许多关于广场舞发展的意见。调研发现广场舞种类繁多,不仅有彝族舞、花鼓舞、铜鼓舞、剑舞,还有羌族的《黄杨扁担》以及太极拳。服务团同学们根据当地群众特点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开展广场舞普及推广和培训,同时也向当地群众推广以山东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为特色的山东广场舞。

  在山西,服务团走进山西忻州进行民族民间舞调研,通过走访群众,实地考察的方式,发现山西民间舞蹈以独树一帜的黄土高原风格,活跃在舞台、荧屏上。从孕育到形成以至成熟的过程,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歌舞、百戏等艺术活动。山西民间舞以秧歌为特色代表,例如踢鼓子秧歌等,多半手中有红绸,扇子,手绢,锣和鼓等道具。服务团成员走到当地民间舞艺人中间,深入观察山西民间舞特色,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并与山东三大秧歌进行对比研究。服务团成员一行还来到广场,与社区群众交流广场舞的编排,推广普及山东广场舞。

  在陕西,服务团成员来到渭南市临渭区的信达广场,观看当地文化骨干表演具有陕西风格、渭南特色的广场舞。同学们走到社区群众中间,与群众互动,学习当地广场舞,教授山东广场舞,并搜集了大量的陕西风格广场舞的图片、视频资料。

  在河南,服务团来到淮阳县,在古刹广场上看到了原汁原味的河南民间舞:担金挑、编花篮。这些舞者大多都是年过花甲的老农民,经常来此演出宣传这些即将消逝的民族文化。服务团在郑州的天台广场上调研优美帅气的古典舞类广场舞,在其中很容易发现河南豫剧中的舞蹈动作形态。

  在江西,服务团调研地方戏——江西采茶戏中舞蹈的在剧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戏剧的推动作用。在河北,服务团走进玉田县的社区农村教授山东广场舞,传播齐鲁文化。

  各个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学校舞蹈专业优势,开展“齐鲁风情”“汉族民间”“现代时尚”“少数民族风格”等广场舞调研,凸显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服务基础群众,进行齐鲁文化普及推广。在实践调研过程中,默契配合,分工明确,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受到当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服务团收集了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为“多风格”广场舞的创编提供了重要素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