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暨2024年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携手我校、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及新闻出版行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与教育的发展。

大会主题是“中国新闻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教材课程建设”,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11位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报告内容结合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发展、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教育变革等热点话题进行学术分享。
围绕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教材课程建设,年会同步启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材与课程建设”“中国新闻传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创新”四场主题论坛。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基于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教学实践分享交流。
文化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杜兴东带领学院部分师生参会。副院长孙晓彦主持“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传播学实践教学创新”主题论坛。学院四位教师做主题发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孙良以“学科史视角下口语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历史、现实与反思”为题,从学科史视角探讨口语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历史方面追溯口语传播的发展脉络,挖掘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与价值;在现实层面分析当前口语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研究进行反思,指出建构口语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应整合多学科资源,创新研究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口语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其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高子茗作“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广告》学练赛创四位一体教学创新实践”主题发言。从课程建设的背景、课程希望解决的问题、建设路径和思想引领力四个方面对课程创新进行了阐释。《新媒体广告》课程在“大思政”目标引领下,将行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按照“课程即项目、教学即生产、学习即实践、评价即反馈”的理念进行教学创新,课程能力培养有效辐射各类学科竞赛、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构建“学练赛创”四位一体的应用能力培养多元实践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郭薇薇围绕“数智影像创意传播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主题由数智影像的传播特征入手,提炼出数智影像创意传播人才应具备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进而聚焦与对应到文化传播学院“学科渗透、专业协同、能力整合、实践联动”的鲜明特色,并充分阐述其“音、视、图、文、数字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在智媒时代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在深入探析数智影像创意传播人才培养特色与社会意义的基础上,对其培养路径的拓展及创新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探索。

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李梦以“与不确定性共舞:健康传播实践探究”为主题发言。通过健康传播者的时间动态、医护人员与媒体工作者的合作,医护人员与媒体工作者的博弈三个方面,梳理了健康议题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健康传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讨论了人工智能在健康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文化传播学院师生在健康传播融媒体公司的实践为例,分享了学院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开展健康传播实践教学的经验,并展示了学生实践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是新闻与传播学科领域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团体,在促进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领域的沟通交流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而显著的作用。我校作为本次学术年会的联合主办单位之一,加强了与全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深入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了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同行先进的办学经验,积极助推我校新闻与传播专硕建设工作。